设为主页 | 加入收藏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> 艺术长廊>

澳门情愫

更新时间:2021-09-16 作者:梅州政协 点击:254


澳门情愫

廖运生

澳门,因工作原因,我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像许多人的初恋一样,我对首次出访澳门怀有十分好感,至今难以忘怀!

1991年8月13日,应基督教会宣道堂港澳区联会主席蓝钦文牧师邀请,我与市宗教局廖明、沈荣添同志有幸出访澳门。这是我担任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以来首次率团(组)前往,因为办的是公务护照,时间较为充裕。此次出访见何人、办何事、达何目的,事前虽然没有详细计划,但是,了解情况,宣传政策,凝心聚力,建设家乡则是题中之义,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。

我们从珠海拱北入关,甫抵澳门,蓝牧师就在关口迎接。旋即亲自驾车陪同我们游览岛内名胜古迹,欣赏旖旎的小岛风光,品尝日(日本)葡(葡萄牙)精美小吃,晚间设宴招待,举家欢迎,极尽地主之谊。在嗣后几天里,既有“观风”赏景的流连忘返,也有推杯换盏的欢悦,乡亲们的盛情款待,自觉宾至如归。我们没想到这个陆地面积只有30多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岛,文化内涵那么丰富,更没想到这里竟然居住了这么多梅州乡亲!

我们三人都很自律,深知此行是组织的厚望,更是责任与担当!因此,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,尽可能多接触乡亲,多宣传家乡的发展变化,多动员他们回梅探亲、观光旅游。除了由蓝牧师陪同拜访了梅州市政协委员、澳门大律师叶伟先生等乡贤外,我们还主动联系旅澳门乡亲,并从乡亲们口中得知,这里因为还没有同乡会组织,乡亲们彼此极少联系。协助他们建立同乡会,把这里的乡亲组织起来,形成合力,自然而然成了我们的共识。但是,回归前的澳门,社会环境十分复杂,加上初来乍到,人地生疏,为慎重起见,我们拜访了新华社澳门分社协调部,该部许副部长接见了我们。他是我的老熟人,来澳门工作前任职省委统战部。我把欲协助澳门客家乡亲成立同乡会,拟请郑巩先生牵头的想法征求他的意见,他认为郑巩先生是澳门中行的老董事长,爱国爱乡,德高望重,堪当此任。

此前我们已拜见过郑巩先生,他身材矮小,慈祥睿智,80多岁仍然精神矍铄,步履矫健,花白稀疏的头发梳得精亮。为取得郑巩先生允诺,我再次约他见面。他请我们吃午饭,还带了一瓶洋酒,说早上吃了榴莲,不能陪我们喝。我们客随主便,边吃边聊。郑巩先生很健谈,还谈了自己的金钱观,我很赞同。他认为,人不能把金钱看得太重,尤其是公职人员。郑老身为银行家,生活在灯红酒绿的澳门,克己奉公,不为金钱所累,敬佩之情,油然而生。当我们谈到澳门梅州乡亲众多,且爱国爱乡,恳请郑老牵头成立同乡会,借此联结乡情,服务乡亲,为桑梓建设出力时,郑老十分爽快,欣然接受。次日即约黄铨昌、叶宝玉先生与我们见面。两位分别是缅甸、柬埔寨归侨。铨昌先生在澳门开药行,正值中年,为人诚恳,沉稳敦厚。宝玉先生开工厂做服装生意,较铨昌先生年长,瘦高个子,身板硬朗,笑口常开,见面如沐春风。他们都惟郑巩先生马首是瞻。

经过一年的酝酿筹备,澳门嘉应同乡会于1992年8月8日正式成立。郑巩先生荣膺首届会长,旗下群贤荟萃,尤其是吸纳了一批有实力的年轻人加入,如第二届会长张金善先生等,因而同乡会颇显生机勃勃,充满活力。黄铨昌、叶宝玉先生则一直是同乡会的中坚力量,且长期担任梅州市政协常委。澳门嘉应同乡会在历届会长、副会长、理监事长带领下,秉承立会宗旨,团结乡亲,共襄义举,不断开拓进取,为澳门顺利回归和保持繁荣稳定,以及支持家乡办教育,兴建希望学校,资助贫困学子上大学等方面,作出了很大贡献。今年,距我们首次出访澳门已过30年,其间我也曾多次造访澳门,或参加同乡会活动,或与澳门的梅州市政协委员共商国是、共谋发展,虽然来去匆匆,其心也诚,其情也笃。明年则是澳门嘉应同乡会成立30周年,30年弹指一挥间。我作为澳门嘉应同乡会的“催生婆”(叶宝玉先生语),目睹澳门嘉应同乡会的发展壮大,会务昌隆,尤其是广大会员爱国爱乡呈现的风采,心中无比高兴!我退休已经近十年了,对澳门仍然有特殊的感情。居住在澳门的老朋友,随着岁月的流逝,有的已经作古。郑巩先生、宝玉先生也已驾鹤西去,我十分怀念他们。健在的老朋友如黄铨昌先生等至今仍然保持联系,其情恰似一坛老酒,愈久愈醇。蓝钦文牧师一直从事宗教事业,致力扶危济困,其创立的宣道堂中国爱心工程基金会,惠及全国10个省份。1987年他以观礼团的身份,应邀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葡联合声明签字仪式,1998年又荣任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,见证了澳门回归的全过程。蓝牧师晚年偕牧师娘蓝梁智玲女士在兴宁老家买了一间校舍,面积很大,办了一间养老院,取名“长者之家”;开设了宣道堂慈善会——兴宁市食物银行,空地种了许多蔬菜瓜果,继续着他的慈善公益事业。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我与澳门情!

刊载于2021916日《梅州日报》